香港科技大学(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)简称港科大(HKUST),自诞生起便带着"研究型大学"的鲜明标签。上世纪80年代,香港经济结构面临转型,为满足高端人才需求,1986年9月港科大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;1991年10月,这所承载着创新使命的高等学府举行开幕典礼,成为香港第三所大学、首所研究型大学。
历经三十余年发展,港科大已成长为环太平洋大学联盟、亚洲大学联盟等国际组织的核心成员,更获得AACSB(国际商学院协会)与EQUIS(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)双重认证。其科研成果覆盖物理、工程、工商管理、生物科技等多个领域,全球最细单壁纳米碳管、智能杀菌涂层等突破性成果,以及大疆创始人汪滔、腾讯CFO罗硕瀚等杰出校友的涌现,都印证着这所大学的教育实力。
值得关注的是,港科大的发展脚步从未停歇——2007年霍英东研究院成立,2022年港科大(广州)获批设立,2023年首次在河南省本科提前批招生,这些举措持续拓展着其教育版图与影响力。
作为香港公立大学梯队成员,港科大的国际排名表现堪称亮眼。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,该校位列第60名;2023年QS学科排名里,工科专业以全球第43位的成绩领跑香港高校。
在更侧重教学与研究平衡的泰晤士高等教育(THE)排名中,港科大2023年全球位列第58位,较前一年提升8个名次;其"年轻大学排名"更闯入世界前600强,位列年轻大学第2名,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能。
能力方面,2022年全球大学毕业生力排名显示,港科大在大中华区位列第三,香港地区则稳居榜首,这一数据直接反映了其教育质量与社会认可度。
理学院以"突破科研边界"为目标,聚焦尖端领域研究,同时通过系统化课程培养学生的科研韧性与创新思维。其数学、化学、统计学等学科在国际学术界广受认可,为后续攻读硕士、博士学位或进入科研机构奠定坚实基础。
港科工学院不仅是香港工程教育的标杆,更被国际专业机构视为全球学术重镇。电子工程、土木工程、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长期保持领先,其科研成果在5G通信、智能建造等领域已实现产业转化,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极为丰富。
作为亚洲首家同时获得AACSB与EQUIS认证的商学院,港科大商学院提供从本科到博士的全链条商管教育。课程涵盖会计与金融、市场营销等核心领域,更开设行政人员MBA、高管培训等特色项目,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能力的商业领袖。其EMBA课程曾连续多年位列全球,足见教学质量之高。
该学院聚焦国内相关议题研究,通过社会学、心理学、语言学等学科教学,培养学生的社会洞察力与人文素养。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,鼓励学生参与社区调研、政策分析等项目,为公共事务、文化传播等领域输送专业人才。
港科大本科教育采用120学分制,除主修专业课程外,学生需完成涵盖人文、社会分析、科技、计量推理等领域的核心课程(约300门可选)。这种"专业+通识"的模式,既能夯实学科基础,又能拓宽知识边界。此外,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辅修或双主修,灵活规划学术路径。
国际交流方面,港科大与37个国家/地区的240余所高校合作,学生可通过交换计划、寒暑假项目前往牛津、斯坦福等世界名校学习。本科生研究计划则为有意向科研的学生提供教授指导,3-4个月的研究周期既能积累经验,又能产出学术成果。
创业支持是港科大的另一大特色。学校创业中心为学生提供技术商业化指导、资源对接等服务,助力将创意转化为实际项目。近年来,已有多个学生创业团队获得市场认可,成为"港科大孵化"的典型案例。
港科大的科研实力依托于完善的平台体系: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(先进显示与光电技术、分子神经科学)、1个赛马会高等研究院、4个内地科研平台(如深圳研究院、霍英东研究院),以及9个中央研究设施、51个研究中心和12个研究所。这些平台为师生提供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转化的全流程支持。
校园环境方面,港科大坐落于九龙清水湾半岛,60公顷的占地依山面海,牛尾海的景色为学习增添自然氛围。校舍通过风雨长廊相连,全海景宿舍更让学生在忙碌中享受"学习即度假"的体验。校园标志性建筑——红鸟日晷,以"时间之轮"为设计理念,将古代科学智慧与现代教育精神巧妙融合,成为港科大的文化符号。
港科大本科招生覆盖理学、工程学、工商管理、人文社科及跨学科领域,提供48+个专业与23个副修选择。针对内地高考生,申请需满足以下条件:
值得注意的是,港科大(广州)的设立进一步丰富了招生选择,有意向的考生可关注每年更新的招生政策,及时获取最新信息。